茅茅从2003年开始涨到2021年,18年的时间里,茅台从25.68元涨到17147.25元(复权价)上涨了66672.78%,成为了A股市中的股王。
那么下一个茅台会在哪个板块中呢?我认为只会出现医药/医疗板块中,因为医药/医疗其实都是大消费板块,随着中国社会老年化的加速。医药/医疗市场是一个长期看好的行业。
由于AI 的出现,让新药的开发以10倍的速度在发展。AI+医药领域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。
行业研报中:全球AI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到2028年将突破150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%。而提到,使用AI技术可使药物早期发现所需时间缩短1/3,这对制药行业是革命性的变化。
医药/医疗需求的刚需比白酒强,可以算“硬刚需”行业。特别是医药消费升级(如减肥药、抗衰老)延伸至大众市场,在老年人占比越来越高的社会里,医药/医疗均属于刚性“必需消费”,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小,且长期增长确定性非常高。
酒可以不喝,但是生了病药必须吃。另外茅台酒是依赖地理稀缺性(赤水河产区)和工艺壁垒(5年生产周期),掌握终端定价权。
但是大部分在国内消费,市场毕竟有限。而创新药:是通过专利保护和技术壁垒(如ADC、双抗等)获得垄断性定价权,尤其具备出海能力的药企(如百济神州)可对标全球市场定价。
全球市场前景巨大。医药行业CR5(集中度)加速提升,头部企业凭借技术(如ADC、GLP-1药物)和资金优势抢占份额。中国创新药从“跟随”转向“源头创新”(如GLP-1多肽产业链)。
过去新药物研发有个“魔咒”:十年时间+十亿美元+低于10%成功率,科学家要像盲人捞针一样从几亿种分子中碰碰运气。现在用AI一口气“筛选”,机器人一样批量测试,每月实验数据堆出山,都成了后继AI的“养料”。
新药开发效率直接提升3倍,成本腰斩,还不用苦力熬夜。5月,辉瑞跟三生制药怼出60.5亿美元癌症药合同;6月,阿斯利康选石药集团签下53亿美元合作;8月,晶泰直接刷出史上最大60亿美金合约。2025年第一季度,中国制药行业靠实力夺下全球十大交易中的六席。短短五年,中国AI制药从“陪玩”逆袭成“主角;
目前,AI已经在7个领域得到了应用:1. AI+靶点发现与验证;2. AI+分子设计与优化;3. AI+药物筛选与合成;4.AI+临床试验设计;5. AI+生物制剂开发;6. AI+老药新用(药物重定位);AI+精准医疗与伴随诊断;例如:药物重定位,在传统方法耗时:10年以上(从头开发)。而在使用AI后:分析现有药物数据库,快速发现新适应症。效率案例:巴瑞替尼(Baricitinib)通过AI预测对COVID-19有效,从数据挖掘到获批紧急使用仅4个月。AI 在化合物筛选方面的应用更是如虎添翼。传统时间:2年左右,使用AI后数周就可能完成。效率提高了30-50倍。而且AI将药物研发成功率从5-10%提升至9-18%,I期临床成功率高达80-90%。AI还可减少研发总成本约30%。
目前全世界最大医药公司前三的公司市值如下:
礼来(Eli Lilly)
市值:约6,860亿美元(截至2025年8月)49275.38 亿人民币。核心增长动力:减肥药物Mounjaro(替尔泊肽)和Zepbound,两者在减重和糖尿病领域占据主导地位,推动市值自2020年翻两番。
强生(Johnson & Johnson)
市值:约3,777亿美元(2025年08月)27129.43亿人民币。核心增长动力:肿瘤药物达雷妥尤单抗(多发性骨髓瘤治疗)上半年销售额67.76亿美元(+21.7%)
诺和诺德(Novo Nordisk)
市值:约3,340亿美元(2025年8月)23810.85亿人民币。核心增长动力:GLP-1类药物司美格鲁肽(Ozempic降糖版、Wegovy减重版),2025年上半年收入激增18%,稳居代谢疾病领域龙头。
而中国上市公司中最大的才4200多亿人民币,才是礼来的十分之一。细想一下,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,因此中国的医药公司中一定会出现一个万亿以上的公司。
医药
目前看创新药ETF周线才突破趋势结构转换线不久,长期看好。ETF 是散户最佳选择。在低位买入持有就好了。如果能够使用交易服务工具进行价差套利。那么就更是可以让投资利润大增。
宜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